洪泽湖大风雨歌(庚辰七夕)
沛沛磕磕洪泽湖,荒荒纳纳龙所都。
十六巨鳌戴地底,老蛟波面行头颅。
太乙阴精不解事,弄此伎俩狂且迂。
四海之外复四海,禹益撰著言非诬。
何不移住扶桑窟,偏安盆沼徒区区。
胎簪岩腹一勺耳,七十二派群相呼。
尾大不掉势东泻,如奔万马长驰驱。
岁当丙子祀桐柏,旌旗十道唐邓衢。
入庙拜宣天子诏,道士伐鼓吹笙竽。
神䫉白晢踞高榻,赭袍皂幞卷髭须。
旁列水官拥水卒,身材生硬形骸粗。
剪纸招神酹以酒,次及两厢东西隅。
我来淮南似旧识,河梁本与新交殊。
老子峰头日将落,潋滟晴色红霞铺。
拄颊清吟恣眺望,几行垂柳鸣千乌。
黑云崩坏西风起,五神车下鞭石趋。
譬彼将军拔赵帜,怒飙鏖战蚩尤符。
浪鼓滂硠茅屋破,渴虹饮盎飞天吴。
奋隆拔地雨大作,天漏曾不停须臾。
虾蟆登床狐昼语,阳侯作意嚇腐儒。
长庲谁其锸□㸡,荆山潼沱事有无。
杞人抱忧胡为乎,苍水使者多良图。
郎顗不用生嗟吁,王褒九怀空呜呜。
噫嘻王褒九怀空呜呜,汉代陈登真丈夫。
十六巨鳌戴地底,老蛟波面行头颅。
太乙阴精不解事,弄此伎俩狂且迂。
四海之外复四海,禹益撰著言非诬。
何不移住扶桑窟,偏安盆沼徒区区。
胎簪岩腹一勺耳,七十二派群相呼。
尾大不掉势东泻,如奔万马长驰驱。
岁当丙子祀桐柏,旌旗十道唐邓衢。
入庙拜宣天子诏,道士伐鼓吹笙竽。
神䫉白晢踞高榻,赭袍皂幞卷髭须。
旁列水官拥水卒,身材生硬形骸粗。
剪纸招神酹以酒,次及两厢东西隅。
我来淮南似旧识,河梁本与新交殊。
老子峰头日将落,潋滟晴色红霞铺。
拄颊清吟恣眺望,几行垂柳鸣千乌。
黑云崩坏西风起,五神车下鞭石趋。
譬彼将军拔赵帜,怒飙鏖战蚩尤符。
浪鼓滂硠茅屋破,渴虹饮盎飞天吴。
奋隆拔地雨大作,天漏曾不停须臾。
虾蟆登床狐昼语,阳侯作意嚇腐儒。
长庲谁其锸□㸡,荆山潼沱事有无。
杞人抱忧胡为乎,苍水使者多良图。
郎顗不用生嗟吁,王褒九怀空呜呜。
噫嘻王褒九怀空呜呜,汉代陈登真丈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洪泽湖狂风暴雨的壮观景象,同时融入了神话传说和作者的个人感慨。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洪泽湖的狂暴景象
开头用"磕磕""荒荒"等拟声词和形容词,生动刻画了洪泽湖波涛汹涌、风雨交加的场景。诗人想象湖底有巨鳌托举,老蛟游动,把自然现象神话化,赋予其神秘色彩。
2. 神话元素的运用
诗中提到太乙阴精(道教神祇)、四海龙王、扶桑神树等神话意象,通过"五神车下鞭石趋"等夸张描写,将暴风雨比作神仙驾临、天兵交战,增强了画面的奇幻感。
3. 个人经历的穿插
在狂风暴雨中,诗人回忆自己曾在淮南游历,见过晴日里老子峰晚霞满天的美景。这种平静与狂暴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之力的无常。
4. 借古抒怀
结尾引用杞人忧天、汉代陈登等典故,表达了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复杂心态:既有人力渺小的无奈("王褒九怀空呜呜"),也有对治水英雄的敬仰("陈登真丈夫")。
全诗最精彩之处在于:
- 用"将军拔赵帜""蚩尤鏖战"等战争比喻写暴风雨,极具画面感
- "渴虹饮盎""虾蟆登床"等奇幻想象,把寻常风雨写得惊心动魄
- 在自然描写中暗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如"茅屋破"等细节
诗人通过这场风雨,既展现了自然的伟力,也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融合,体现出豪放雄奇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