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原本计划和朋友一起去西山游玩,但最终没能成行,于是用诗句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和对山中景色的向往。
开头两句说诗人原本打算拄着竹杖去云雾缭绕的西山游玩,连做梦都想着那里的山峰。这里用"曳短筇"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诗人准备出游的轻松姿态。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西山美景:秋风吹过潭边的树木,夕阳下香山寺的钟声回荡,山间垂挂着青翠的藤蔓,远望天空像挂着碧绿的莲花。这些意象既有视觉(秋风、落日、青薜荔、碧芙蓉),又有听觉(寺钟),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等将来实现隐居愿望时,一定要穿着登山鞋,和朋友一起踏遍这些美景。"蜡屐芒鞋"是古人登山常穿的鞋子,用在这里既写实又带着隐逸生活的闲适感。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虽然出游计划落空,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未能亲见的景色写得如在眼前。这种"神游"的方式,反而让诗歌更有韵味,也让读者能跟着诗人的文字一起畅游西山。诗中透露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向往隐居生活的闲适情怀,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典型的精神追求。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