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一

山围梓蜀千秋景,水接东吴万里天(潼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用最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跨越时空的宏大景象。

前一句"山围梓蜀千秋景":连绵的群山像天然屏障般守护着四川盆地(梓蜀),这里的"千秋"二字巧妙地将眼前景色与千年历史连接起来,让人仿佛看到这片土地历经沧桑却依然巍然不动的模样。

后一句"水接东吴万里天":奔腾的江河(可能是长江)一路向东连接着遥远的江南地区(东吴),"万里天"三个字骤然打开空间维度,让读者的视线随着江水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

最妙的是括号里的"潼川"二字,像画家的落款般点明这是站在潼川(今四川三台)看到的景象。短短十四个字,既有近处群山环抱的沉稳,又有江河远去的动感;既包含地理空间的辽阔,又暗含历史时间的悠长,展现出诗人胸中吞吐天地的气魄。这种以小见大、时空交融的写法,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精髓所在。

刘甲

刘甲(1141——1214),字师文,其先永静军东光人,元祐宰相挚之后也。父著,为成都漕幕,葬龙游,因家焉。甲,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迁枢密院检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