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中山既事》描绘了一个厌倦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文人形象,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智慧。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多年被世俗事务困扰("几年压尘嚣"),一直想辞官回归朴素生活("屡欲返初服")。他用"鹪鹩安一枝"这个比喻,说小鸟只需一根树枝就能安身,暗示人不必贪恋功名利禄("何必恋微录")。
中间部分生动描绘了理想中的村居生活:简朴的茅屋旁种着修竹,虽然田地收成不多("田园薄有收"),但藏书堆得比房子还高。这里"积书高过屋"特别形象,既说明诗人重视读书,又展现了物质简朴但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
最后四句道出诗人的人生追求:教育子孙、团结族人("所以课子孙,利用聚吾族")。他不求家族大富大贵("光大不可期"),只希望后代能保持"耕读传家"的传统——既耕作劳动,又读书明理。这种"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处世之道。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友聊天般娓娓道来,但把"知足常乐""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观表达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以及希望把这种踏实的人生态度传承给子孙的殷切期盼。
芮毓
芮毓,字子发。靖康之变,携家居溧水唐昌乡。高宗时官枢密院判(《金陵诗征》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