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送春四首

匆匆春驭去何忙,挽系难凭柳线长。
好著新晴送行色,莫教风雨漫彷徨。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春天匆匆离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和豁达送别的心情。

前两句"匆匆春驭去何忙,挽系难凭柳线长"用拟人手法,把春天比作一个匆忙驾车离去的人。诗人想用柳枝(柳线)挽留春天,但柳枝太细太长根本系不住春天的车驾——这种生动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春天流逝之快,以及人力无法挽留自然的无奈。

后两句"好著新晴送行色,莫教风雨漫彷徨"笔锋一转:既然留不住,不如趁着新晴的好天气爽快送别,别让风雨(象征愁绪)耽误了送行的脚步。这里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与其纠结失去,不如坦然面对,用积极的心态告别。

全诗通过"驾车-挽留-送行"的连贯场景,把抽象的惜春之情写得活灵活现。最打动人的是最后流露出的那份洒脱:人生很多事就像留不住的春天,与其伤感,不如好好道别。这种既珍惜当下又坦然放手的智慧,正是这首诗穿越时空依然动人的原因。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