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修两朝国史开局日史院赐筵首相吴公席上有作奉和原韵

调元台极贵,颁宴帝恩馀。
昔副名山录,今裁史观书。
天心忧作者,国论属谁欤。
寂寞怀铅客,容瞻相府车(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官员在参加国史编修宴会时写的应和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文人的政治抱负和历史情怀。

前四句描写宴会场景:宰相(调元台)地位尊贵,皇帝设宴恩赐众人。诗人回忆自己曾参与编修典籍(名山录),如今又受命编修国史(史观书)。这里透露出文人以参与国家文化工程为荣的心态。

后四句转入感慨:皇帝重视史书编撰(天心忧作者),但国家大政(国论)该由谁来主导呢?最后两句用"怀铅客"(拿着铅粉笔修改文字的史官)自比,说我们这些默默编史的文人,有幸能近距离看到宰相的车驾。这里既有对自身工作的谦逊,也暗含希望能参与国家大事的期待。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怀铅客"与"相府车"的对比,生动展现普通文官与权力中心的距离感
2. "天心忧作者"巧妙点明皇帝对修史的重视
3. 在应酬诗中自然流露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既有对皇恩的感激,也有含蓄的政治诉求

这种在官方场合既保持体面又隐含个人情怀的表达方式,很能体现宋代官员的文人气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