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朱二公假去卷册,忽尔来归,喜而作此
烽烟又北扰,忧心日悄悄。篱菊虽丛开,怊怅幽思少。
昨夜灯花繁,入梦烟云绕。清晨一函投,全璧竟归赵。
封缄正花朝,开缄及秋杪。谁与殷洪乔,浮沈寄书杳。
故物故情重,新题新月皦。并惠尺素书,温意露言表。
逆诈到君子,毋乃所见小。前诗属费辞,不休徒自嬲。
释忧一欢醉,醉眠情未了。更取百回看,不觉扶桑晓。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战乱中收到失而复得的珍贵书卷,心情从忧愁转为狂喜的故事。我们可以分四个部分来理解:
1. 战乱中的忧愁(前四句)
就像现代人遭遇自然灾害时没心情赏花一样,诗人虽然看见篱笆边的菊花开了,却因为北方战事而整天提心吊胆,根本无心欣赏。
2. 失而复得的惊喜(中间八句)
诗人晚上做了个预兆好运的梦(古人认为灯花爆裂预示喜事),第二天果然收到包裹——就像现代人找回丢失的手机一样开心。包裹是春天寄出的(花朝节是农历二月十二),秋天才收到,比现在的快递慢多了。诗人还吐槽说:肯定遇到了不靠谱的邮差(殷洪乔是典故,指代丢信的邮差)。
3. 重获珍宝的感动(接下来六句)
打开包裹发现不仅原物完好(全璧归赵的典故),还有朋友温暖的亲笔信。诗人自我反省:之前怀疑朋友不靠谱,真是太小人之心了,那些抱怨的诗句现在看起来真尴尬。
4. 通宵把玩的沉醉(最后四句)
诗人像小孩拿到新玩具一样,边喝酒边反复翻看这些书卷,不知不觉就看到了天亮(扶桑代指太阳)。这种兴奋劲儿,就像游戏玩家通宵玩新买的游戏机。
全诗用"忧-惊-喜-醉"的情感变化,生动展现了文人对精神食粮的珍视。最有趣的是诗人前后态度的反差:从疑神疑鬼到羞愧自责,最后开心得像个孩子,非常真实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