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卫国(今河南一带)的风土人情,充满怀古的悠远情调。
前两句"卫国多君子,郊原景尚雄"直接点出卫地人文与自然特色:这里自古多品德高尚之士,原野风光依然壮阔。用"君子"一词既写实又暗含对当地文化底蕴的赞美。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意象展开画卷:淇水泛舟、邶风拂面,让人联想到《诗经》中描写卫地的经典篇章;"酒不荒商邑"说当地酿酒传统未断绝,"琴犹记楚宫"则用琴声勾起对往昔繁华的追忆。这些细节将历史与现实巧妙串联。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望着远飞的鸿雁,诗人突然沉默。孟津(著名古渡口)的提问没有答案,只留下无限怅惘。这个开放式结尾让整首诗从写景怀古升华到人生感慨的层面,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共鸣。
全诗语言简练但意境深远,就像用文字拍摄了一组历史纪录片镜头:从地理风貌到人文记忆,最后定格在飞鸟远去的空镜,留下悠长余韵。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