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秋夜的自然画卷,充满清幽的意境和灵动的声响。
前两句"蛟鼍斫断藓痕斑,万壑萧萧响佩环"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山石:像被砍断的蛟龙皮一样布满青苔的古老石鼓,在万千山谷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玉佩碰撞的叮当声。这里把静止的石头写得充满生命力。
后两句"溪馆梦回山月冷,满天秋影韵珊珊"转入人的感受:在溪边小屋中醒来,看到清冷的山月,整个天空都倒映着秋天摇曳的树影,发出细碎的声响。"珊珊"这个词既形容影子晃动,又暗示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全诗妙在把视觉和听觉完美融合:青苔斑驳的石鼓、清冷的月光是看到的;玉佩声、树叶声是听到的。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深山秋夜,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与灵动。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刻画,自然流露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闲适心境。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