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勷嘉二子诗

吾年五十馀,气血渐衰老。
尔等业未成,使我萦怀抱。
长者颇知书,欧李笔法好。
次者毕论孟,未知敷文藻。
老子复何为,日日东华道。
岂不念乡闾,林园多茂草。
欣逢日初升,海内未襁褓。
岁值丙午春,天赐丰年造。
仓鹒鸣黄桑,麦秀发岐早。
秋禾遍郊原,水田足香稻。
吾将归乎来,高歌问瀛岛(是岁九月余果归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父亲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书,用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孩子的牵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父亲的自白(前八句)
诗人坦诚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最放不下的就是两个儿子。大儿子写字不错(欧李指欧阳询、李邕两位书法家),小儿子刚读完《论语》《孟子》但还不会写文章。而自己每天在京城(东华道指通往皇宫的路)忙碌,心里其实惦记着老家。

2. 家乡的美好(中间八句)
诗人描绘了家乡的丰收景象:春天黄鹂在桑树上鸣叫,麦子长势喜人;秋天稻浪翻滚,水田飘香。这些生动的田园画面,与他在京城的公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3. 归隐的决心(最后两句)
看着太平盛世("日初升"比喻新时代),又逢丙午年的好年景,诗人终于下定决心:九月就要回乡,在瀛洲般的仙境里自在生活。最后这个决定让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展现了中国文人"功成身退"的传统理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家常话写父子情,没有说教却饱含期望
- 对田园的描写充满生活气息,让人身临其境
- 在个人情感中自然融入时代背景("日初升"暗指新时代开始)
- 结尾的归隐决定让全诗有了温暖的收束

就像一位老父亲在饭桌上的闲聊,既唠叨孩子的学业,又念叨老家的收成,最后笑着说"等秋天我就回家养老",平淡中见深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