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紫溪岭(戊寅)

征夫就炊烟,我亦治草具。
一饭免饥劬,亭午复前路。
隔溪辨微径,千年树根渡。
不知身渐高,下视千年树。
我行方霁心,我仆已窘步。
登顿力苦疲,岩椒且小驻。
开襟纳凉风,植杖一反顾。
却指来处村,茫茫堕云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翻越紫溪岭的艰辛旅程,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旅途中的疲惫与自然景观的壮美。

开头写旅人和随从简单用餐后继续赶路,用"一饭免饥劬"(一顿饭缓解饥饿劳累)这样朴实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长途跋涉的辛苦。接着用"千年树根渡"这个意象,既说明山路险峻需要攀爬老树根,又暗示旅途的古老沧桑感。

中间部分巧妙运用对比手法:旅人专注于赶路没察觉已登高,直到低头看见千年古树已在脚下,这种突然的视角转换生动表现了山势的陡峭。随后通过"我行方霁心,我仆已窘步"的对比,既写自己登高望远的豁达心境,又用随从踉跄的脚步侧面烘托山路难行。

最后在山顶小憩的描写最有意境:敞开衣襟迎凉风,拄杖回望来路,却发现出发时的村庄已隐没在云雾中。这个画面既展现登顶的畅快,又暗含人生感悟——当我们努力攀登时,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已超越曾经的起点,回望时才发现已走出很远。

全诗用白描手法记录爬山过程,却在平凡细节中蕴含深意。通过"千年树""云雾"等意象,把一次具体的登山经历升华为对人生旅程的隐喻,让读者在感受爬山艰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超越自我的成就感。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