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养晦别号(后更号云松,贡士,任三尹。)

谁向隆中守钝迟,葆光渊默待明时。
寻游朱子庵门路,玩索明夷象传辞。
三尺太阿藏玉匣,一轮红日浴咸池。
伫看提起蛟龙断,照耀江山景物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等待时机、厚积薄发的形象,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析:

第一句用诸葛亮隐居隆中的典故,说这位隐士不是消极躺平,而是像诸葛亮一样在低调中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现才华。"钝迟"指表面看起来笨拙迟缓,实则是大智若愚。

第二句写他的日常修行:既学习朱熹(朱子)的儒家思想,又研究《易经》中"明夷卦"(象征光明被遮蔽的智慧)。说明他既追求学问,又参悟处世之道。

第三句用两个比喻:像宝剑藏在玉盒里(暂时不显露锋芒),像太阳从咸池(神话中日浴之地)升起前的蓄势。暗示他正在沉淀,等待发光时刻。

最后一句展望未来:终有一天他会如出鞘利剑斩断蛟龙(解决难题),像阳光普照让江山焕发生机。表达了对他终将大展宏图的期待。

全诗核心是"等待与爆发"的辩证法:真正的强者懂得在沉默中成长,在合适时机绽放。就像现代人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诗中隐士的蛰伏不是终点,而是为未来闪耀做准备。这种厚积薄发的智慧,对现代人应对快节奏社会仍有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