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 其五

昔我游庐山,夜遇东林雪。
灰深火正热,膏减灯半灭。
童惊林虎过,僧惜涧松折。
至今每追想,可解肺肝热。
那知蓬山梦,忽继此清绝。
殊胜苏子卿,餐毡持汉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陆游回忆自己游庐山时的一段难忘经历,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艰苦环境中的精神力量。

前六句是回忆部分:诗人记得当年夜宿庐山东林寺时遇到大雪,屋里炭火将熄、油灯昏暗,条件十分艰苦。突然孩童惊呼有老虎经过,僧人痛惜山涧松树被雪压断。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寺冬夜的清寒与惊险。

后六句是感慨部分: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反而能平息内心的躁热("肺肝热")。更没想到的是,如今在蓬莱山(象征仙境)的梦境里,竟能重温当时的清幽绝景。最后用苏武牧羊的典故(啃毡毛、持汉节)作对比,说自己的境遇比苏武好得多——既不用像苏武那样受苦,又能保持高洁品格。

全诗妙在将"贫病"转化为精神财富:艰苦的旅行记忆成了心灵清凉剂,清贫的生活反而成就了人格的丰盈。这种化苦难为养分的智慧,正是陆游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