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还读图,寿周叔平先生时年六十

游不尽名山,真如膑两足。
读不尽奇书,还如曤两目。
书中有味食不厌,非若布帛乃有幅。
金匮石室足私藏,深山古穴多遗牍。
我闻西河首垂教,仕优而学资深效。
又闻陶令性冲和,耕种之暇还高歌。
此道今人复谁见,濂溪有裔卓嵯峨。
先生之貌虽清癯,先生胸藏万卷书。
博观约取精决择,青瞳炯炯双明珠。
先时早入莲花幕,保障茧丝摅策略。
即今年老赴军门,人识奇才皆齰愕。
露布千言顷刻成,云章十幅纵横作。
勋名虽则不归身,功利实已及斯民。
出其馀力事吟咏,亦复俊逸兼清新。
深山大泽富包孕,探之不尽观无垠。
奔雷走云倏变化,奇峰怪石争嶙峋。
峻望巍巍重山岳,先生自视犹虚名。
不因耳顺废穷经,翻为心虚思秉烛。
自从仓帝造文字,继起作者日相续。
抽妍骋秘五十年,插架堆箱千万轴。
先生寿比书轴多,年年岁岁书堪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周叔平的先生六十岁生日的贺寿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他的学识、品格和人生成就。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开篇的巧妙比喻 诗人用"不能游遍名山就像断了腿,不能读完奇书就像瞎了眼"这样夸张的比喻,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把书籍比作美味佳肴("书中有味食不厌"),说好书就像金银财宝值得珍藏,说明周先生把读书当作人生至乐。

2. 用历史名人作比较 提到西河学派(孔子弟子子夏)重视教育,陶渊明耕读自乐,说周先生继承了这些古人的美德。用"濂溪有裔"(指周敦颐后代)暗示周先生像先贤一样品德高尚。

3. 具体描写周先生的才能 - 外貌特征:虽然清瘦("清癯"),但眼睛炯炯有神,暗示他智慧过人。 - 从政才能:年轻时就有治国策略("保障茧丝摅策略"),如今年纪大了仍能快速起草公文("露布千言顷刻成")。 - 文学造诣:诗风"俊逸清新",像自然界的风云变幻、奇峰怪石般富有变化。

4. 最感人的品质 即使六十岁了("耳顺"之年),仍然保持谦虚("自视犹虚名"),像年轻人一样勤学不倦("思秉烛"用"秉烛夜读"的典故)。他的藏书极多("插架堆箱千万轴"),但更可贵的是终身学习的态度。

5. 独特的祝寿方式 最后两句祝福别出心裁:不说"寿比南山",而说"寿比书轴多",祝愿他长寿的同时还能继续享受读书的乐趣,既贴合寿星爱书的特点,又比普通祝寿词更有深意。

全诗通过书籍这个主线,把周先生的学问、为官、作诗、为人等方方面面串联起来,塑造了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智者形象。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终身学习"这种生活态度的赞美,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