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登多景楼)

瓮城高,盘径近。十里笋舆稳。欲驾还休,风雨苦无准。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又总被、长江流尽。
倩谁问。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落日潮头,慢写属镂愤。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正愁尽、河山双鬓。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此词写于词人登上多景楼之上,所见所感引发了对历史、人生以及个人境遇的感慨。

首句写景,多景楼上眺望,只见城墙高耸,盘山小径蜿蜒曲折,十分险峻。词人乘坐的轿子(笋舆)稳稳地行进在这路上,感觉十分安稳。这里也暗示了词人的心境暂时得以安宁。然而接下来的词句透露出这种安宁只是暂时的。“欲驾还休”,想要继续前行却犹豫不决,因为风云变幻莫测,难以预知未来。“风雨苦无准”,意味着前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困难。这样的描述使得开篇的安稳和宁静变得飘渺不定。

接着词人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古来多少英雄,平沙遗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给词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遗憾之情。“平沙”可能指战场或历史的遗迹。接下来,“又总被长江流尽”,长江滚滚东流去,英雄的事迹也随着江水消逝。这里隐含着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命运的无奈。

然后词人将视线转向自己,“倩谁问。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这里似乎在表达词人对自身命运的困惑和不满。“衣带中分”可能意味着生活的分裂或阻隔,“吾家自畦畛”则可能指家庭或个人生活的局限或困境。词人在落日余晖下,潮起潮落中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这种情感在词人的笔下流淌而出,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悲愤,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词人望着扬州方向那令人感到悲伤的烟树,心中涌起对过往兴亡的感慨和无奈。“休论”意味着不必再去争论或探讨。然而这种情感并未消解,“正愁尽、河山双鬓”,年华逝去,双鬓斑白,心中的忧愁与眼前的河山一同存在,无法消散。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多景楼的眺望和对历史、个人的反思,展现了词人对生活、时代的复杂情感和人生的无奈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