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贵溪参拜陆九渊(号象山)祠堂时的感想,核心是讨论儒家学派的两种不同思想路径。
前两句说"真理(斯道)明明白白存在于公正之中,朱熹(考亭)在当时也是儒学大家"。这里肯定了朱熹和陆九渊都是正统儒家代表,都在追求真理。
后两句用"鹅湖之辩"的历史典故:朱熹主张穷究事理的"支离"功夫(从小处积累知识),而陆九渊主张"易简"之道(直指本心)。诗人感叹虽然都是儒家,但两人的方法论差异如此之大。"可怜"二字透露出对这种分歧的惋惜。
全诗通过对比两种治学方法,反映了宋代理学内部的思想碰撞。诗人没有评判孰优孰劣,而是客观呈现了这种思想差异,让读者感受到学术争鸣的价值。用现代话来说,就像两个学霸解题思路完全不同,但目标都是寻求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