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颂了一位名叫常理斋的忠臣,他为了国家英勇牺牲。全诗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说真正的忠诚从来都是不顾生死的,何必非要等到危难时刻才表现出来。这里强调常理斋的忠诚是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品质。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他的壮举:虽然最终没能保住性命,但他奋力抵抗外敌的举动维护了国家尊严;他的牺牲让山岭关隘更显雄伟(暗指精神永存),不仅溪边新建的庙宇见证着他的功绩。这里用"岭上关山壮"和"溪旁庙宇新"形成对比,说明他的精神影响比物质纪念更深远。
最后两句用历史典故赞美他:就像唐朝张巡死守睢阳的传奇故事一样,常理斋生前还成功击退了入侵的敌人。"鬼击"指张巡死后变成鬼魂继续杀敌的传说,这里用来衬托常理斋生前的战功。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具体描写了常理斋的忠勇事迹,又升华了他的精神价值,让读者感受到忠臣义士超越生死的力量。语言虽然简练,但通过"挥戈""戮蛮"等动态描写,使英雄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