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一位姓陈的贤惠女子("孺人"是对妇女的尊称)而作。全诗通过四个层次,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这位普通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首联写她在乡里的好名声:"街坊邻居都夸她持家有道(内则),连官府的文书(掖垣铭笔)都记录了她的美德(徽音)"。用官方记录来印证她的贤惠,说明她的品德得到了广泛认可。
颔联用两个典故赞美她的品格:"她不像陶侃的母亲那样嫌弃简陋的食物(蚶鲊),却愿意像黔娄的妻子那样安于清贫(布衾)"。这里通过对比,突出她不慕虚荣、甘于清贫的品质。
颈联写她的人生遗憾:"没来得及实现奉养母亲的心愿(三语酬志),但可以无愧地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九原托孙)"。表现出她孝心未酬的遗憾与对后代的责任感。
尾联是作者的感慨:"我这个白发老人(樗翁)经历世事,二十多年前(二纪)也曾为她丈夫写过悼诗(藁砧指丈夫)"。通过时间跨度,暗示这个家庭接连失去贤伉俪的悲剧,也体现作者与这个家庭的深厚情谊。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刻意拔高逝者,而是通过日常细节(持家、安贫、孝心)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贤妻良母形象。特别是"肯与黔娄共布衾"这句,用"肯与"这个口语化的词,生动表现出逝者主动选择清贫的高洁品格。最后作者把自己写进诗中,让悼念更显真挚。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