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45年秋天,是作者收到学姐凤敏来信后的回信,用诗歌代替了普通书信。全诗通过城市生活的压抑、对友人的思念、回忆与怅惘、孤独的等待四个层次,展现了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开头两句"大城成苦往,尘土日纷纭"直接描绘了战时重庆(或其他大城市)的困苦生活,尘土飞扬的日常暗示着动荡时局。第三四句"得信无堪寄,当歌每忆君"道出收到来信的复杂心情——虽然很高兴收到信,但自己处境艰难没什么好消息可回;每当想唱歌抒怀时就会想起对方。
中间"楼高萦旧梦,天远怅停云"用高楼和远天构成空间对比,高楼让人想起往事,而停滞的云朵就像难以传递的思念。最后两句"数尽归鸦影,苍茫立夕曛"是经典画面:在黄昏中数着归巢的乌鸦,独自站在暮色里,这个等待的姿态既是对友人重逢的期盼,也暗含对时局的迷茫。
全诗妙在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自然融合,没有直接写战争,但尘土、高楼、归鸦等意象都暗示着战时环境。语言看似平淡却情感深沉,特别是结尾的黄昏剪影,把知识分子的孤独与坚守表现得含蓄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