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山酌第二泉

自来兹泉侧,水厄乃不避。
竹炉煎松明,静听蟹眼沸。
一碗至百碗,走卒苦急递。
清凉生齿颊,兼复沁心肺。
童奴皆窃笑,巳破往时例。
先生语童奴,汝太不解意。
我重在山泉,兼之故乡味。
神清不思睡,偃仰借初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慧山泉边品茶的闲适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开头写作者来到泉水边,不顾"水厄"(古人认为喝茶过多会伤身)也要痛快畅饮。他用竹炉烧松枝煮茶,静静听着茶水沸腾时如螃蟹吐泡的声响。从一碗喝到上百碗,急得送水的仆人都跑累了——夸张的笔法突出了饮茶的酣畅。

茶水的清凉从牙齿蔓延到心肺,连童仆都偷笑主人打破了平日节制的习惯。面对仆人的不解,主人解释说:我爱的不仅是这山泉水,更因它带着故乡的味道。最后点明主旨——在这初来之地随意躺卧,因茶提神醒脑,反而毫无睡意。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蟹眼沸""走卒急递"等鲜活比喻,让煮茶场景跃然纸上
2. 通过主仆对话,自然流露思乡之情
3. "破例畅饮"的细节,生动展现了遇见故乡风味时的忘情之态,比直接抒情更有感染力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