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地将灵气吐林峦,至宝曾淘瓦砾间。
若把图经重校定,此山宜唤作金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充满灵气的山峦,表面看似普通,实则蕴藏珍宝。诗人通过淘金者的视角,发现这座山的真正价值不在表面,而在那些被忽视的瓦砾之间。后两句用轻松幽默的口吻说:如果重新修订地理图册,这座山应该改名叫"金山"——既点明山中产金的实质,又暗含"此处有宝藏"的双关意味。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先制造反差:用"瓦砾"的平凡对比"至宝"的珍贵,说明珍贵事物常藏在不起眼处
2. 再玩文字游戏:"金山"既是直白的描述,又是惊喜的发现,像突然揭晓的谜底
3. 最后留下余味:读者会自然联想到生活中那些被低估的人事物,就像这座等待被重新命名的山

诗人用淘金比喻发现真善美的过程,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用心发掘,最珍贵的可能就在脚边的"瓦砾"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