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独自在安静院落中思念志同道合朋友的情景,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庸俗世态的厌弃。
前四句写景:庭院静悄悄没有访客,诗人望着夕阳思念友人。远处积雪的山峰透着寒意,自己躺在简陋的床榻上,仿佛与云同眠。这里用"数峰寒有雪"的冷清和"一榻静眠云"的超脱,营造出孤高淡泊的意境。
后四句抒情:诗人多次感叹淳朴的社会风气已经丧失,怎能容忍自己与庸俗之人为伍呢?最后期待与友人相聚,一起讨论新写的文章。"淳风丧"与"俗态群"形成对比,突显诗人对高尚情操的坚守。
全诗通过静谧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清高自守的精神世界。最动人的是结尾"对坐议新文"的期待,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渴望,更是对精神共鸣的追求。诗中"寒雪"、"眠云"等意象清新脱俗,与现代人追求心灵净土的心境仍有共鸣。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