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 其十九

贝锦进轻翾,家邦逢酖毒。
触龙诚成佞,桀恶弥以沃。
伤哉龙逄死,松社走麋鹿。
殷鉴谅匪遥,举行一何酷。
廉来煽凶祸,大圣遭僇辱。
玉马忽朝周,谁云罄忠告。
尚忆都俞音,天风𦕈鸣玉。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揭露了奸臣当道、忠良被害的黑暗政治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开头用"贝锦"(表面华美实则害人的东西)比喻小人进谗言,导致国家陷入灾难。接着提到"触龙"(传说中善于奉承的臣子)这样的佞臣得势,而夏桀这样的暴君越发猖狂。"龙逄"是夏朝忠臣关龙逢,因直谏被桀所杀,他的死象征着忠良的悲剧。

"松社走麋鹿"用宗庙荒废、野兽出没的景象,暗示国家衰败。"殷鉴"指商纣王亡国的教训,说明历史教训并不遥远,但暴政依然重演。"廉来"是纣王的两个奸臣,他们煽风点火,连圣贤(比干)也遭迫害。"玉马朝周"典故表示贤臣弃暗投明,但诗中反问"谁云罄忠告",暗指即便有忠言也无人听取。

最后两句回忆上古贤君尧舜时期君臣和睦的场景("都俞"是尧舜对话时的谦和语气),"天风鸣玉"比喻清正的政治风气,与全诗的黑暗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理想政治的深切怀念。

全诗用典密集但指向明确,通过历史镜鉴批判现实政治,在愤怒中蕴含着对清廉政治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