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智江归庐山乞颂

庭前荒草正萋萋,却忆丹霞刬去时。
莲社峰高相见了,回来却把圣僧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归隐庐山的场景,充满禅意和幽默感。

前两句"庭前荒草正萋萋,却忆丹霞刬去时"用荒草茂盛的庭院景象,引出对过去在丹霞山修行时光的回忆。"刬去"这个动作暗示了修行时清除杂念的过程。

后两句笔锋一转,变得活泼有趣:"莲社峰高相见了,回来却把圣僧骑"。描写在庐山莲社峰与众道友相会后,居然调皮地"骑圣僧"归来。这里的"骑圣僧"可能是双关语,既指骑着驴(古代常将高僧比作驴),也暗含超越常规修行的洒脱境界。

全诗通过荒草、山峰等自然意象,对比"骑圣僧"的诙谐画面,展现了修行者破除执念后的自在心境。最妙的是最后这个出人意料的"骑"字,把严肃的修行生活写得生动有趣,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质。

释心月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