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郡南旧有海渎神庙颇极壮丽自大河去鹳鹊楼下殿宇渐成荒废戊申初春过谒不胜感慨乃为诗十韵以志之

余有济川志,徘徊海渎宫。
风霜残殿瓦,葵麦绕帘栊。
老柏无全绿,雕梁有断红。
尘埃生白帝,樵采入黄熊。
倾倒天吴像,荒凉野兔踪。
人情随显赫,神气有衰穷。
昭代方崇祀,丰碑尚记功。
何妨使丹垩,重令辟蒿蓬。
日月开朱户,罘罳罥碧空。
他时瞻拜下,俯仰快朝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曾经香火鼎盛的海神庙逐渐荒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兴衰变迁的感慨和对重振神庙的期望。

开头两句"余有济川志,徘徊海渎宫"点明作者心怀济世之志,在这座荒废的海神庙前驻足徘徊。接下来用"风霜残殿瓦,葵麦绕帘栊"等生动画面,描绘了庙宇破败的景象:殿瓦残破,野草蔓延,老柏树不再苍翠,雕梁画栋褪色剥落。

诗中"尘埃生白帝,樵采入黄熊"等句,通过拟人手法,说连神明塑像都蒙尘倒塌,庙里成了野兔出没的地方。这里用"人情随显赫,神气有衰穷"道出世态炎凉,连神灵的威仪也会随着庙宇的衰败而消减。

但作者并不只是感伤,后文"昭代方崇祀,丰碑尚记功"等句,指出当今是圣明时代,神庙的功绩仍有碑文记载。他建议重新修葺庙宇("何妨使丹垩"),清除杂草("重令辟蒿蓬"),让庙宇重现辉煌。

最后以"他时瞻拜下,俯仰快朝宗"作结,想象未来人们在此虔诚祭拜的场景,表达了对恢复庙宇往日荣光的期待。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既感叹盛衰无常,又寄托了复兴的希望,展现了作者积极入世的情怀。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