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亡友马寒中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哀思和对逝者家人的关怀。
前两句"十里南塘路,归兮认故居"描绘了送葬的场景:沿着长长的南塘路,送亡魂回到他生前的住所。这里的"归兮"既指遗体归葬,也暗含灵魂归去的意味。
中间四句是对逝者一生的总结。"一生豪气尽"说这位朋友生前是个豪爽之人,如今生命已尽;"万事盖棺初"用"盖棺定论"的典故,表示人死后才能对他的一生做出最终评价。后两句转而写逝者的家人:妻子还住在简陋的茅屋里("牵萝屋"指用藤萝修补的破屋),孩子正在整理父亲留下的书籍,画面温馨又令人心酸。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逝者子女的嘱咐:"诒谋须善体"是说要把父亲留下的教诲好好领会,"兄弟好相于"是希望他们兄弟和睦相处。这两句看似平常,却包含着对朋友身后事的深切关怀。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但字里行间都是真情实感。通过描写送葬、回忆逝者、关心遗属这三个层次,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也展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教育、重视兄弟情谊的传统价值观。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