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至雄县二十里老僧宁初新创一庵避暑小憩遇汪荇洲前辈自吾乡典试回茶话移时而别

精舍何年筑,前临古堠旁。
征途尚炎热,佛地果清凉。
却扇邀僧话,分茶与客尝。
班荆留数语,后会两茫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偶然发现一座新建的佛寺,与僧人、友人短暂相遇又匆匆分别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生感慨。

前四句写景叙事:诗人赶路时发现路边新建的佛寺("精舍"),虽然天气炎热,但佛寺却出奇清凉。这里用"果"字巧妙点出佛寺确实如传说中那样能避暑,透露出诗人的惊喜。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相遇场景:诗人摇着扇子("却扇")与僧人聊天,一起品茶招待过路客人。"邀""分"两个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主客围坐饮茶的温馨画面。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大家只是短暂停留("班荆"指临时坐在草地上),简单交谈几句就各自上路,想到今后可能再难相见("两茫茫"),流露出淡淡的惆怅。这种"一期一会"的禅意,让普通的避暑经历升华成对人生聚散的思考。

全诗语言平实如白话,却通过"炎热"与"清凉"的对比、茶话的温馨与别离的怅惘交织,传递出旅途中的小确幸和人生无常的感悟,读来亲切又余味悠长。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