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江上遇雨

濛濛烟雨细如丝,冷拂襜帷湿不知。
寂寞途中忘令节,淹留江上数归期。
酒从茅店分榆火,人向柴门插柳枝。
犹记去年当此日,桃花万树醉蟠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清明时节江边遇雨的场景,充满了淡淡的愁绪和对往事的怀念。

开头两句"濛濛烟雨细如丝,冷拂襜帷湿不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清明时节的细雨。雨丝细密如烟,轻轻飘落在车帘上,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它的湿润,却带着丝丝寒意。这里通过"细如丝"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朦胧的雨幕。

第三四句"寂寞途中忘令节,淹留江上数归期"道出了旅人的孤独心境。独自在外的诗人几乎忘记了这是清明节,只能滞留在江边计算着回家的日子。"忘令节"三个字特别打动人心,说明漂泊在外的孤寂已经让他对节日都麻木了。

接下来"酒从茅店分榆火,人向柴门插柳枝"展现了清明节的习俗。诗人在简陋的酒店里分享着用榆木取火的温暖,看着人们在简陋的柴门上插柳枝。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看到了古代清明节真实的生活画面。

最后两句"犹记去年当此日,桃花万树醉蟠螭"突然转入回忆。诗人想起去年此时的盛景:千万树桃花盛开,连传说中的蟠螭(一种龙)都为之沉醉。这个夸张的想象与眼前冷清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更凸显出此刻的落寞。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淡淡的笔墨勾勒出清明时节的雨景和旅愁。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把节日里的孤独感表现得格外动人。最妙的是,他没有直接说多么想念家乡,而是通过忘记节日、回忆去年桃花这样的细节,让读者自己体会那份深沉的思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