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

碧桃花下定相寻,道我铂魂恐不禁。
岂有容如明月好,祇缘情比绿波深。
痴云未散终成雨,顽铁能磨尚作针。
就使春残秋更艳,莫添无益祇伤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深情的相思故事,语言柔美又带着淡淡的哀愁。

首联“碧桃花下定相寻,道我铂魂恐不禁”写的是两个人在桃花树下相约见面,诗人担心自己承受不住这份炽热的感情。“铂魂”可以理解为珍贵的心意,暗示感情之深。

颔联“岂有容如明月好,祇缘情比绿波深”意思是:并非因为对方容貌如明月般美丽,而是因为彼此的感情比碧绿的湖水还要深沉。这里强调感情的真挚,而非外在的美貌。

颈联“痴云未散终成雨,顽铁能磨尚作针”运用比喻:就像执着的云终究会化作雨,坚硬的铁也能磨成细针,暗示即使感情艰难,但坚持终会有结果。

尾联“就使春残秋更艳,莫添无益祇伤心”是诗人的感慨:即便春天过去,秋天也有它的美丽,但无谓的思念只会徒增伤感。这里透露出一种无奈,明知相思无益,却依然难以割舍。

整首诗以桃花、明月、绿波等意象营造出柔美的意境,同时通过“痴云”“顽铁”等比喻展现感情的执着。诗人既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读来婉转动人。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