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训陈秩满之京

久持教铎振琼州,文物熙然总遁游。
山插半空黎婺晓,浪翻三汲禹门秋。
行当梅雨开离席,香滚荷风扑去舟。
万里长堂沧海阔,想应从此上瀛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海南长期执教的老师(陈司训)任期结束返回京城的情景,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赞美和对离别的不舍。

前两句写陈老师在海南教书育人多年,让当地文化教育蓬勃发展("文物熙然"),学生们像自由遨游的鱼儿般成长。用"教铎"(古代上课摇的铃铛)比喻教育工作,既形象又庄重。

中间四句用两幅壮丽画面形成对比:先写海南的高山(黎母山)和激流,展现陈老师工作环境的艰险;再写梅雨季节的送别宴和荷香中的离舟,用细腻的景物烘托依依惜别之情。"浪翻三汲"这个典故(鲤鱼跃龙门)暗喻陈老师培养出优秀人才。

最后两句展开想象:陈老师乘船驶向辽阔大海,就像登上了传说中的仙境(瀛洲)。这既是对他前程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对他教育成就的崇高评价——把海南这个偏远之地变成了人才辈出的"仙境"。

全诗巧妙融合了地理特色(海南山水)、季节特征(梅雨荷风)和神话典故,在壮阔与柔美间自如切换,把一场普通的离职送别写得大气磅礴又情意绵长。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对教育工作者润物无声的敬意——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浪翻龙门""上瀛洲"这些意象,让人自然感受到教书育人的神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