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魏了翁的作品,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前两句"又叹崇宁宣政年,无端亡虏误开边": - 崇宁、宣政是宋徽宗的两个年号,这里代指北宋末年 - 诗人叹息当年北宋朝廷轻率对金国用兵,结果导致"靖康之耻"的亡国悲剧 - "无端"二字暗含批评,指出当时开战缺乏正当理由
后两句"谁能为我惩前辙,早挈江山入舜甄": - 用反问语气表达期盼:谁能吸取历史教训? - "舜甄"指圣君舜的治国之道,暗喻和平仁政 - 诗人希望当权者能像古代圣王那样以德治国,避免重蹈覆辙
全诗亮点: 1. 用历史教训警示当下,短短四句浓缩了深刻的政治见解 2. "挈江山"的比喻新颖,把国家比作需要小心呵护的珍贵器物 3. 通过反问句式增强感染力,让读者自然产生共鸣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练的语言道出了治国真理:穷兵黩武只会招致灾祸,唯有施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这种穿越历史的政治智慧,至今仍能给我们启示。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