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鹅
染柳分黄,飞霙较素,持比溪绢尤妍。
白毛红掌,群泛拨轻涟。
只合呼也舒雁,无端是、引颈嗔船。
茴香下,半醒半睡,侧眼小如钱。
江天浓雾了,柴荆开处,频数村前。
任残阴曲岸,水偃沙眠。
客至还堪对酒,闲时节、换取笼边。
儿童问,山阴旧事,说与永和年。
白毛红掌,群泛拨轻涟。
只合呼也舒雁,无端是、引颈嗔船。
茴香下,半醒半睡,侧眼小如钱。
江天浓雾了,柴荆开处,频数村前。
任残阴曲岸,水偃沙眠。
客至还堪对酒,闲时节、换取笼边。
儿童问,山阴旧事,说与永和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一群鹅的生动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趣味。
上片写鹅的外形和神态:
开头用染黄的柳絮和飞舞的雪花来比喻鹅毛的颜色,说鹅毛比上好的丝绸还要漂亮。"白毛红掌"直接点出鹅的特征,它们成群结队在水面划出涟漪。作者调侃说鹅本该叫"舒雁",却总是昂着脖子对过往船只发脾气。最有趣的是描写鹅吃完茴香后昏昏欲睡的样子,眯着的小眼睛像铜钱一样可爱。
下片转入乡村生活场景:
江面起雾时,农家院门一开,就能看见鹅在村口来回踱步。它们不在乎天气阴晴,在弯曲的河岸或沙滩上随意休息。有客人来时可以宰鹅下酒,农闲时就把鹅关回笼子。最后用王羲之"写经换鹅"的典故,当孩子们问起这个古代趣闻时,就给他们讲讲东晋永和年间的风雅故事。
全词妙在把普通的鹅写得活灵活现,既有"红掌拨清波"的优雅,又有"引颈嗔船"的憨态,更通过鹅串联起日常生活中的饮酒待客、讲古谈天,展现出一幅充满生趣的田园画卷。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