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精舍夜坐

入夏惮炎燠,招凉爱幽境。
僧房夜未阑,竹榻卧已冷。
遂揽葛衣起,独倚柴关静。
乱泉喷云根,清露滴松顶。
万籁寂无声,半规逗微影。
溪山取奚尽,风月怀自骋。
借问城市忙,何由钟磬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夜里,诗人在山中僧舍避暑纳凉的闲适画面,充满了宁静的禅意和自然之美。

开头四句写的是夏天太热,诗人躲到清凉幽静的山里。夜里躺在僧房的竹榻上,凉意渐渐袭来,甚至觉得有点冷了。这里用"竹榻卧已冷"这种身体感受,生动表现出山中的清凉。

中间六句是诗的核心画面:诗人披着葛布衣服起来,静静靠在柴门边。耳边是山泉冲刷岩石的水声,松树顶端滴落的露水声。整个世界安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天边一弯月牙投下微弱的光影。这里"乱泉喷云根"用拟人手法写泉水从石缝喷涌,"清露滴松顶"的滴水声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悟:溪山美景哪能看得完?清风明月任我畅享。想想城里人还在忙碌,哪像这里能听到让人警醒的钟磬声呢?通过对比城市的喧嚣,突出了山中清净生活的可贵。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竹榻冷""葛衣""柴门"等具体物件,让读者能想象出场景;二是用泉水声、露滴声、月光这些细微的感官描写,营造出空灵意境;三是最后点出"城市忙"与"钟磬警"的对比,引发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思考。就像现代人去郊外民宿度假时,突然感受到与城市完全不同的宁静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