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
客里送行客,常苦不胜情。见公秣马东去,底事却欣欣。不为青毡俯拾,自是公家旧物,何必更关心。且喜谢安石,重起为苍生。
圣天子,方侧席,选豪英。日边仍有知已,应剡荐章间。好把文经武略,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勋业在此举,莫厌短长亭。
圣天子,方侧席,选豪英。日边仍有知已,应剡荐章间。好把文经武略,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勋业在此举,莫厌短长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词讲的是送别一位姓谢的朋友去临安上任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期许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上片(前半部分):
开头写自己在异乡送别朋友,本来很伤感,但看到朋友精神抖擞准备出发,心情也跟着变好了。这里用"秣马"(喂马准备出发)的细节,生动展现了朋友积极赴任的状态。接着用"青毡"典故(指祖传家业),说朋友这次出仕不是为了继承家业,而是为了百姓,就像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一样要为民造福。
下片(后半部分):
转到对朝廷和朋友的期待。说现在皇帝求贤若渴,朋友在朝中也有靠山推荐。希望朋友能发挥文武才能,带着军队(碧幢红旆指军旗)去扫清敌人(胡尘指外族入侵)。最后鼓励朋友:建功立业就在这次赴任,不要嫌送别的路太短(其实是希望朋友能多留一会儿)。
全词亮点:
1. 情感转折自然:从送别的伤感→看到朋友积极态度的欣慰→对朋友建功立业的期待
2. 用典巧妙:把朋友比作历史名臣谢安,既赞美又寄予厚望
3. 家国情怀:不局限于个人离愁,更关注朋友能否为国效力
4. 结尾余韵:用"莫厌短长亭"的含蓄表达,既写依依惜别,又暗含对朋友早日凯旋的期待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简单的送别,而是通过送别场景,表达了对人才报国的期待,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既重情义又心怀天下的精神面貌。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