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晦日作 其三

忆昔两渡河,半载八千里。
娇女病在怀,弃之于垂死。
呼我不绝声,恍惚犹在耳。
行路为酸鼻,而我何堪此。
死别无戚颜,今羡食肉鄙。
君子重绝物,岂不察心里。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感慨的诗,主要围绕作者过去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展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回忆过去:
诗的开篇“忆昔两渡河,半载八千里”,作者在回忆过去,可能是经历了长途跋涉或艰苦的生活。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经历了距离上的遥远和人生旅途的艰辛。
2. 情感的核心:
“娇女病在怀,弃之于垂死。”这里,作者表达了他曾经照顾一个生病的女孩,并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不放弃。这种情感十分深沉,显示出他的爱心和坚韧。
3. 声嘶力竭的呼唤:
“呼我不绝声,恍惚犹在耳。”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曾经为了某个原因大声呼喊,那种声音至今还仿佛在他的耳边回响。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激动和深深的思念。
4. 生活的艰辛与感慨:
“行路为酸鼻,而我何堪此。”这里,作者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艰辛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觉得自己的经历让人心酸,但他仍然坚韧地面对。
5. 情感的转折:
“死别无戚颜,今羡食肉鄙。”过去的艰难和生死离别让他面无喜色,现在他却羡慕那些过着平凡生活、能吃肉的人。这种情感上的转变揭示了作者对于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怀念。
6. 君子的思考与反思:
“君子重绝物,岂不察心里。”这里,作者似乎在告诫那些君子或者有权势的人,要重视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看重物质上的价值。这是对人性、情感和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它揭示了作者曾经的艰辛经历、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激情和深情,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