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友人
令弟书来日,凄其忆故人。
每怀将酒别,不得寄诗频。
万里高门旧,湖山别墅新。
一毡真独冷,万卷讵全贫。
岂不云霄志,其如电露身。
迢迢长梦寐,漠漠尚风尘。
池馆馀花晚,山阡宿草春。
自怜何日去,望远一沾巾。
每怀将酒别,不得寄诗频。
万里高门旧,湖山别墅新。
一毡真独冷,万卷讵全贫。
岂不云霄志,其如电露身。
迢迢长梦寐,漠漠尚风尘。
池馆馀花晚,山阡宿草春。
自怜何日去,望远一沾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已故友人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哀思和人生感慨。
开头写作者收到友人弟弟的来信,勾起了对逝去朋友的回忆。"凄其"二字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悲痛。接着写作者常常想起和友人一起喝酒作别的场景,如今却再也不能频繁地寄诗交流了,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让人心酸。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友人出身名门(高门旧),在湖山间建有别墅,看似生活优渥,但实际上过着清贫的学者生活(一毡独冷)。虽然满腹经纶(万卷),却依然清贫。这里既赞美了友人的学识,也暗含了对现实不公的感慨。
"岂不云霄志"四句尤为动人:友人本有凌云壮志,奈何生命如电光朝露般短暂。如今只能在梦中相见,而现实世界依然尘土飞扬。这里用"电露"比喻生命短暂,用"风尘"象征现实的纷扰,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写景抒情:池塘边的馆舍还有迟开的花,山间小路上去年的野草又逢春。但友人已逝,作者只能独自遥望远方,泪湿衣襟。这里用"馀花晚"和"宿草春"暗示时光流逝,而"沾巾"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全诗情感真挚,通过今昔对比、景物烘托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逝去的悲痛、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伤。诗中既有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也有对命运无常的无奈,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