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宁静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满眼绿色覆盖山野,茂密树林间的小亭子远远敞开,仿佛在迎接诗人敞开衣襟(放松心情)。这里用绿色和敞开的亭子营造出开阔舒适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具体景物:江水倒映着竹影,像在地上铺开席子;雨后潮湿的空气让琴弦受潮(暗示少有人弹琴);栏杆边的水波荡漾带走暑热;屋檐上的云朵像伞盖投下阴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凉幽静的夏日画卷。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人世间最难摆脱的是对名利地位的追求,这些世俗欲望会干扰人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美景,反衬出尘世名利的虚妄,表达了对道家"清静无为"境界的向往。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婉转地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悟,让读者在感受夏日清凉的同时,也能思考生活的真谛。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