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登龙池绝顶凭虚阁同云臣远公赋

极目真空阔。倚巉岩、屋峦竞瘦,老松都活。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晓阴阳荡割。

更古木、冷烟轇轕。虎迹龙湫经过了,一枝筇、几被罡风夺。

才到得,乱蜂末。

峰巅小阁危堪掇。嵌崎嵚,呀然如窦,拳然如钵。只怕石栏凭不稳,败叶欲随秋脱。

况恰对、崖门初豁。我爱湖光能入望,约他年、再与攀萝葛。

看夜半,阳乌渴。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和朋友们登上高山绝顶,站在悬崖边的阁楼上眺望远方时的震撼感受。全词充满惊险刺激的登山体验和对壮丽自然的热爱。

开篇"极目真空阔"就像我们登上山顶时忍不住"哇"地惊叹一声。接着用"屋峦竞瘦"形容山势陡峭,像瘦削的屋脊;"老松都活"说连老松树都显得生机勃勃,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让山景活了起来。

中间部分特别刺激:写山上寒风刺骨("罡风")差点把登山杖吹跑,虎豹出没的痕迹清晰可见,古树笼罩在冷雾中。这些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能感受到登山的艰辛和危险。

最精彩的是描写山顶小阁楼那段:说阁楼嵌在悬崖上,洞口像张开的嘴,形状像倒扣的碗。站在摇摇欲坠的栏杆边,看着枯叶飘落,对着陡峭的悬崖,这种描写既真实又惊心动魄。

结尾处笔锋一转,作者突然抒发对湖光山色的眷恋,和朋友约定以后还要再来。最后"阳乌渴"的比喻很新颖,把太阳比作口渴的金乌(传说中太阳里的神鸟),暗示他们一直游玩到太阳西沉。

整首词就像一部精彩的登山纪录片,既有惊险镜头,又有抒情片段。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观察,把一次普通的登山变成了充满诗意的冒险。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大自然既敬畏又热爱的复杂情感,以及朋友同游的快乐。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