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平望驿桥下

捩拖开吴江,收帆宿平望。
环桥横吾前,天势堕空旷。
或言虹下饮,比拟犹未当。
分明半轮月,初吐碧波上。
风定川不波,上下巧相况。
小舟入圆镜,光景互摩荡。
夜寒人语稀,独此发孤唱。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停泊在平望驿桥下的情景。

首句“捩拖开吴江,收帆宿平望。”描述了诗人驾驶船只离开吴江,收起船帆,停泊在平望驿桥下的情景。这里展现了诗人从容、平静的心态和对环境的熟悉。他知道何时应该停止航行,何时应该休息。这种熟悉和从容也体现在他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上。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环桥横吾前,天势堕空旷。”诗人眼前的桥环绕着,天空辽阔而空旷。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和深邃。诗人用“天势堕空旷”来形容这种景象,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或言虹下饮,比拟犹未当。”有些说法将彩虹比作桥梁连接天空和水面,但诗人认为这种比喻并不够贴切。这里的“或言”暗示了诗人对既有说法的不满和对美的独特理解。这也预示着诗人将会给出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描绘。

“分明半轮月,初吐碧波上。”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亮从水面上升起的情景。这种景象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分明”和“初吐”都展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表达。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色。“风定川不波,上下巧相况。”风儿停息,江面平静无波,上下景致相互呼应。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然后,“小舟入圆镜,光景互摩荡。”诗人将小船比作镜子中的倒影,小船和倒影相互摩擦和荡漾。这种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生动表达。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最后,“夜寒人语稀,独此发孤唱。”夜晚寒冷,人们的声音稀少,只有诗人在这里发出孤独的歌声。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独特感受。这里的“夜寒人语稀”强调了自然的寂静和诗人的孤独感,“独此发孤唱”则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对自然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夜晚停泊在平望驿桥下的情景和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生动表达,展现了自己的从容、平静、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