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其三》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友人郑公绩赴金陵参加考试的情景和心情。下面我逐句分析:
1. “昨日天子诏,痛念并州儿。”
这句诗是说,昨天皇帝下诏,心里惦念着并州的人民。表达了皇帝对并州人民的关心,也暗示了时代背景和皇帝治理天下的责任感。
2. “傥有长毂动,何忧折箠笞。”
这句诗用“长毂动”形象地表达了军队出征的场景,“折箠笞”则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整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有军队出征,就不需担忧战争带来的伤害。这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期望。
3. “似闻当宁叹,颇牧今何之。”
“当宁”指朝廷,“叹”是感叹,“颇牧”是古代名将。这句诗似乎在表达,听说朝廷在感叹寻找人才,那些优秀的将领如今在哪里呢?这既是对朝廷求贤若渴的赞美,也是对友人能否成为新一代名将的期待。
4. “岂惟一方痛,其势又类腓。”
“岂惟”表示不仅仅,“类腓”可能是形容一种状态或趋势。“岂惟一方痛”表达的是不仅仅是一地的问题或痛苦,“其势又类腓”则暗示了形势的严峻和复杂。这两句诗似乎在提醒友人,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个人应试的问题,更是国家大势的变迁。
5. “策士仍三年,侧席收六奇。”
“策士”指谋划者,“三年”可能指三年的考试历程,“侧席收六奇”则形象地表达了朝廷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侧席”可能是形容朝廷虚位以待,“六奇”是形容策略高超。这句诗是在鼓励友人继续努力,他的努力和才能会被朝廷所重视和欣赏。
6. “谁当挽天河,洗出中兴碑。”
“挽天河”是形容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中兴碑”则是象征国家复兴的里程碑。这句诗似乎在问,谁能成为那个力挽狂澜的人,为国家复兴立下里程碑?这是对友人的高度评价和期待,希望友人能够成为那个为国家复兴做出贡献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和国家大势。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情色彩和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