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梵天阇梨

数峰残雪对闲门,世态悠悠莫可论。
静室禅馀忽相忆,划灰孤坐到黄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禅修的宁静画面,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

前两句"数峰残雪对闲门,世态悠悠莫可论"像一幅水墨画:几座山峰残留着积雪,静静对着诗人闲居的柴门。诗人说世间百态纷繁复杂,不值得费心去评说。这里的"闲门"既是实指安静的门户,也暗示诗人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静室禅馀忽相忆,划灰孤坐到黄昏"更生动:诗人在禅修结束后突然想起往事,用木棍拨弄着香炉里的灰烬,独自静坐直到黄昏。"划灰"这个细节特别传神,既写出了百无聊赖的动作,又透露出内心的空寂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残雪""闲门""静室"等意象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2. "划灰"这个生活化动作,巧妙表现了禅修者物我两忘的状态
3. 通过外在的静衬托内心的静,展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超脱",而是用具体的景物和动作,让读者感受到那种远离喧嚣、内心平静的禅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