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尉
空山十日雨,茅屋无炊烟。
吾饥尚可忍,夜读声琅然。
荒寒数家聚,生理尤堪怜。
频年岁不入,枯草生秋田。
春深麦犹稚,米斗直万钱。
悲哉几斛愁,博此半釜𩜾。
前村老翁姥,语笑何由缘。
问知好官人,发廪不我朘。
常时有司吝,宁肯圭撮捐。
官来剖私量,不受吏舞权。
中流一壶济,空复宽眼前。
高轩忽予过,剪韭相留连。
九华元老苍,归袖何翩翩。
官无高与卑,为政要可传。
使我一念存,所至民瘼痊。
常平吾故人,问俗惟初搴。
为言民戚休,毋或诿老天。
吾方屏田庐,不敢驰书笺。
并声绝宣城,倘寄晴云篇。
吾饥尚可忍,夜读声琅然。
荒寒数家聚,生理尤堪怜。
频年岁不入,枯草生秋田。
春深麦犹稚,米斗直万钱。
悲哉几斛愁,博此半釜𩜾。
前村老翁姥,语笑何由缘。
问知好官人,发廪不我朘。
常时有司吝,宁肯圭撮捐。
官来剖私量,不受吏舞权。
中流一壶济,空复宽眼前。
高轩忽予过,剪韭相留连。
九华元老苍,归袖何翩翩。
官无高与卑,为政要可传。
使我一念存,所至民瘼痊。
常平吾故人,问俗惟初搴。
为言民戚休,毋或诿老天。
吾方屏田庐,不敢驰书笺。
并声绝宣城,倘寄晴云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山村遭遇天灾时的艰难生活,同时赞美了一位体恤百姓的好官。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社会关怀。
开篇用"空山十日雨"的阴郁画面,带出村民断炊的困境。诗人说自己挨饿还能忍受,但夜里仍坚持读书,暗示知识分子在苦难中不忘精神追求。接着用"枯草生秋田"等意象,具体描写了农田绝收、粮价飞涨的惨状。
诗中特别塑造了一位体察民情的好官形象:他开仓放粮时公平公正("发廪不我朘"),亲自监督分发("官来剖私量"),杜绝了官吏中饱私囊。这种清正廉洁的作风就像"中流一壶济",在危难中给了百姓希望。
最后部分通过村民的视角,用"好官人"这样朴实的称呼,道出百姓对清官的朴素感激。诗人由此引申出为政之道——无论官职高低,只要真心为民,就能赢得爱戴。"使我一念存,所至民瘼痊"点明主旨:官员只要心存善念,就能医治民间疾苦。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茅屋无炊烟""枯草生秋田"等画面感极强的白描,让读者直观感受灾情;通过对比贪官与清官的不同作为,揭示"民心是检验政绩的标准"这一永恒真理;最后将个人感悟升华为"为政要可传"的为官箴言,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责任担当。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