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下知识分子的困境与无奈,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
前两句用"赤麋铜马"(指战马)逼近淮徐地区的画面,交代了动荡的战争背景。诗人庆幸自己还有"老屋三间"可以容身,但随即转折:虽然每天像士兵一样准备干粮("坐甲裹粮"),但军队日渐衰败;想拂袖而去、摔砚明志("拂衣掷砚"),却发现无路可走。
中间四句揭示了社会黑暗:朝廷在搞党派清洗("钩党"),地方官员忙着搜刮民财("求金"),紧急军报满天飞("急羽书")。最后诗人自嘲:与其像枚皋、司马相如那样写华丽辞赋,不如去写讨伐檄文更有用。
全诗通过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力感,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荒谬。诗人用"裹粮""掷砚"等生动动作,把内心的挣扎写得极具画面感,最后两句的讽刺尤其深刻——在生存都成问题的年代,文采风流已成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