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杂谣》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揭露了明代正德年间官府的暴政。
前两句"坏我民居田,树子桐与槚"直接控诉:官府强占百姓的房屋田地,在上面种满了桐树和槚树(这两种都是经济作物)。这里用"坏"字特别有力,直指官府破坏百姓生计的恶行。
后两句"桐槚何青青,素车不得下"形成强烈对比:桐树槚树长得郁郁葱葱(表面繁荣),但百姓的送葬车(素车)却无法通过。这里暗含两层讽刺:一是官府只顾敛财种树,不顾百姓死活;二是连最基本的丧葬权利都被剥夺,暗示百姓被压迫到极致。
全诗最震撼的是用"青青"的生机反衬"不得下"的死亡压抑,短短20字就勾勒出一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图景。这种以小见大、用具体意象揭露社会黑暗的手法,正是古代民谣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