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芽豆》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豆芽的生长过程和鲜嫩特质,充满生活趣味。
前四句写豆芽的生长环境:豆子泡在沙井水中("沃之沙井浆"),用蘸水的石头压着("熩以蘸石蒲"),在潮湿中自然发酵("得气自酝酿"),最终挣脱泥土破壳而出("托生谢泥涂")。这里把豆子发芽的过程写得像个小生命在努力成长。
中间四句用珠宝比喻豆芽的形态:像鹦鹉的翠绿爪子("鹦勾翠爪玉"),像蚌壳里剖出的珍珠("蚌剖黄胎珠"),豆荚分裂出细小的嫩芽("分荚极琐细"),捞出时显得格外水嫩("出漉何纤腴")。这些比喻让平凡的豆芽显得珍贵可爱。
最后四句继续用食材作比:说豆芽滑嫩如莼菜("滑膏水莼尾"),鲜嫩似山葱须("嫩甲山䪥须")。最后两句是俏皮话:别看豆芽清白无根("谁还拟清白,莫笑无根株"),可别笑话它没根基,这正是它的特色。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发豆芽过程写得像在培育珍宝,用珠宝、美食作比,让日常劳动充满诗意。最后两句尤其有趣,既写实又带哲理,暗示不能以出身论价值。诗人用轻松笔调,把厨房里的寻常事写出了雅趣。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