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暮春时分的孤独与迷茫,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开头两句"蓟门春尽云阴阴,倚杖出门愁暮禽"营造出阴郁的氛围。春天即将结束,天空阴沉,诗人拄着拐杖出门,听到傍晚的鸟叫声更添忧愁。这里的"愁暮禽"既是写实,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千金裘马只自好,万里江湖谁复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虽然拥有华贵的衣裘和骏马,但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真正让他向往的是广阔的江湖世界。然而他又在犹豫:这么远的路途,还有谁会去寻找呢?
"武陵一别桃花深"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暗示诗人曾经有过美好的理想或经历,但现在已经远去。"欲归不归伤我心"直接道出他内心的挣扎:想回去却又不能回去,这种矛盾让他痛苦。
最后两句"青枫未老楚月白,吾将长啸投吾簪"是诗人的决定。青枫还未凋零,楚地的月亮依然皎洁,他决定放下世俗的束缚(投簪象征放弃官职),长啸一声回归自然。这里的"长啸"既是一种释放,也是对自由的呼唤。
整首诗通过暮春景象、矛盾心理和最终抉择,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仕途与隐逸之间的挣扎,最终选择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语言虽然含蓄,但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