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在亭中赏景、寄托志向的画面,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高洁坚韧的精神追求。
前两句写景:亭前种着竹子(劲节)、梅花(虬枝)和水边的花(水月香),这些植物在风雪中依然挺拔,散发着清香。诗人坐在亭中欣赏,觉得比普通景色更有韵味。这里用"劲节""虬枝"形容植物在严寒中的姿态,暗示它们不畏风霜的品格。
后两句抒情:诗人说翰林(高级文官)建造这个三友亭别有深意——不仅为了观赏,更是要以竹、梅等植物为榜样,保持像它们那样经得起风雪考验的坚定心志。最后"秉雪霜"三个字最点题:做人要像雪中挺立的植物一样,在艰难环境中坚守节操。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赏景活动写出了新意。表面看是写亭子周围的植物景致,实则通过"劲节""雪霜"等词语,把植物拟人化,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正直品格的力量。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普通的生活场景有了打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黄棨
宋邵武人,字肃甫。黄中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历官通判靖州,于州学傍建书院,政暇讲学其中。官至工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