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民生细节,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卷。
开头两句用"左符"(调任文书)和"逆北风"点明主人公顶着寒风骑马赴任的场景,画面感很强。接着用"草初白"和"冰未成"点出这是秋冬交替的季节,既交代时间,又暗示路途艰辛。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展现出一派祥和景象:桑树柘树长势喜人("暖科"指植物茂盛),织布机在寒冷中依然作响,说明当地百姓生活安稳、勤劳。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这样的淳朴民风,让官员可以像周朝召公那样("憩棠"典故),不用操心处理诉讼纠纷。
全诗妙在对比手法:前四句的艰辛旅途与后四句的安乐民生形成反差,最终落脚到对理想治世的赞美。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白描景物和生活细节,自然流露出对政通人和的向往,含蓄而有韵味。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