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的方式讨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世间万物的价值,往往取决于人的主观判断,而非事物本身的属性。
前两句用狗和马作对比:狗被普遍认为没有佛性(指灵性),但马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灵性。这里用动物举例,暗示人们常对事物贴标签,但这些标签未必准确。
后两句引入伯乐(古代相马专家)的概念:就算伯乐来了也别费心分辨,就让千里马和劣马混在一起吧。这是全诗的核心观点——与其执着于区分事物的优劣,不如放下评判标准,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诗人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一个哲学思考:我们给事物贴的"好""坏"标签,很多时候只是人为的设定。就像现代人纠结名牌与普通商品的区别,其实抛开这些外在标准,事物本身各有其存在价值。这种看破世俗标准、追求本真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