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运河边送别一位姓慕的官员去管理税务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和对杭州风物的喜爱。
前两句"江涨桥边路,星随使者来"用简洁的画面感开场:运河边的道路上,像星星般耀眼的税务官即将到来。这里用"星"比喻官员,既显示其身份尊贵,又暗含民众的期待。
中间四句是核心赞美:"须知持国计"说管理国家财政很重要,"端藉轶伦才"强调必须由超群之才担任。接着用两个生活化场景展现杭州之美:晴天在书房卷起窗帘就能欣赏西湖,夜晚煮茶时看河上灯火。这些描写既夸友人工作环境优越,也暗示其高雅情趣。
最后两句"西溪春信早,谁并咏官梅"最有意境:西溪的梅花总是最早报春,现在有谁能和你一起赏梅作诗呢?表面写梅花,实则表达对友人即将独赴任所的不舍,用梅花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格。
全诗巧妙融合了公务与诗意,通过对杭州美景的描绘,既赞美友人才能,又寄托深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将国家大事与风花雪月自然交融的文人情怀,让严肃的赴任场景充满了艺术美感。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